在前文"时间变量的顺序与格式"中分析得到感知时间的5个基本变量及其顺序.
Weekday Hour:Minute Month-Day
记作 %w %H:%M %d-%m
对时间流逝的测量分为两个维度: 一是仪器在微观层面上的的准确测量,比如钟表或者计算机 二是直觉在宏观层面上的粗略感知.
接下来的问题,如何有效的把握住一天的时间,如何对一天24小时有良好的感知.
宏观层面粗颗粒度的时间感知
一天有24小时,大脑的直觉系统(系统一)不能直接处理24这个复杂的数字,需要调动"系统二"理性的助攻. "系统一"能处理3以内的数字,10以内的数字,比如列清单最好3项,最多七项,更多则聊胜于无.
因此应该分割24小时成10内的模块.
选项一: 二分,白天和黑夜 选项二: 四分, 象限图 (比如AM, PM, 黑夜, 凌晨) 选项三: 八分
二分与四分的颗粒度过大,八分是不错的选项, 以3个小时为一个模块,称为Phrase阶段.
参考维基百科的划分一日之时细分
No |
时间段 |
维基命名 |
修正命名 |
理由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
0时~3时 |
凌晨 |
深夜(deep night or good night) |
后面详叙 |
2 |
3时~6时 |
拂晓 |
拂晓(或者破晓, dawn) |
|
3 |
6时~9时 |
早晨 |
晨曦(or 晨曦,清晨 Morning) |
将晨字放到前面 |
4 |
9时~12时 |
午前 |
午前(forenoon) |
|
5 |
12时~15时 |
午后 |
午后(afternoon postnoon) |
没有更好的英语词汇 |
6 |
15时~18时 |
傍晚 |
傍晚(evening, approach) |
也没有更好的英语词汇 |
7 |
18时~21时 |
薄暮 |
薄暮(Dusk) |
|
8 |
21时~24时 |
深夜 |
夜晚(Night) |
$ |
将”凌晨”修改为”深夜”的理由是, 看到”晨”这个字眼,将联想到'一天之计在于晨',潜意识自动被调动起来,不利于晚间的休息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取名深夜或者晚安. 时间段的命名,中文的表述更为精确,因此后续采用中文命名.
微观层面细颗粒度的时间感知
对时间的精确测量很简单,低头看一眼手表便可.难点在于如何引导直觉或者大脑的"系统一"感知到精确的时间.
具体的例子,如何认识"早上 6:30"这个时刻.
首先看Hour(6点), 盯着看半天,学着格物致知,并不能读到什么信息能在宏观层面上上辅助直觉的理解. 用点数学,可以借助'分数'辅助直觉.将6点读成=6/24=, 含义是一天的24小时中的6个小时已经流逝而去; 如此便将微观的时刻与宏观的一天,以进度条的方式关联起来.对大脑提供的直接信息是, 从一天这个整体概念中感知具体的时刻.
再看Minute(30分), 同理可以读成=30/60=, 将minute与hour关联起来. 以60分钟为底数,可以理解为时间感知的最小单位是10分钟,而选择60又比选择6好一点儿.
整体来看=06:30=这个时刻 06/24: 30/60
选择起始时刻
如上所述,早上6点,可以表示为6/24,单靠直觉便能感知到具体的时刻在一整天这个进度中的位置。
观察6/24,会发现一个问题,如果早晨6点起床, 那么在睁开眼醒来的一瞬间,这一天的24小中的6个小时就没了, 一天的的1/4就没了。这太让人沮丧, 真没有心情做事. 如果醒来却拥有完整无缺的24小时该有多么美妙, 那样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一天之中.
解决方案是选择早上6:00作为一天起始点. 该方案的优点,除了可以完整的获得24小时之外,还能奖励早起和辅助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.
比如5点起床,意味着这一天多出了一个小时,仿佛是从时间之神Chrones手中偷得了一个小时,赢在起跑线上, 构筑起来很强的心理优势.
另外一个意外之喜则是可以鼓励早睡.
选择新的起始时刻后,重新审视一天的八分图.
No |
时间段 |
维基命名 |
修正命名 |
理由 |
---|---|---|---|---|
7 |
0时~3时 |
凌晨 |
深夜(deep night or good night) |
后面详叙 |
8 |
3时~6时 |
拂晓 |
拂晓(或者破晓, dawn) |
|
1 |
6时~9时 |
早晨 |
晨曦(or 晨曦,清晨 Morning) |
将晨字放到前面 |
2 |
9时~12时 |
午前 |
午前(forenoon) |
|
3 |
12时~15时 |
午后 |
午后(afternoon postnoon) |
没有更好的英语词汇 |
4 |
15时~18时 |
傍晚 |
傍晚(evening, approach) |
也没有更好的英语词汇 |
5 |
18时~21时 |
薄暮 |
薄暮(Dusk) |
|
6 |
21时~24时 |
深夜 |
夜晚(Night) |
$ |
如上图,晚上12点并非一天的结束, 因此熬夜偷不到任何时间,也不会获得比别人多出来更多的时间的虚假心理满足感.相反,熬夜是障碍,导致不能早起,导致不能从chrones手中偷得额外时间.
小结:选择6点作为起始时刻
1)建立心理优势账户 2)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否定熬夜 3)养成早起的好习惯。
将6:00理解成 00:00.
两个重要时间节点
以早晨6点作为时间感知的0点,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里程碑: 一是中午12点,这是AM与 PM的划分点,是白昼的一半 二是下午6点,这是一整天的一半.
可以通过这两个时间节点下的进度和已完工作,粗略估算和预测.而且很重要的一点,假如在下午6点预估到不能按期完成任务,可以选择的方案是早起赶工而非熬夜赶工.(晚上12点非一天的结束,拂晓6点才是昨日之终和今日之始)
12小时制还是24小时制
首先来看12小时制,将一天分为白昼和黑夜两个部分,这一点很棒负,符合人的自然直觉。接下来分别针对白昼和黑夜进行计时。 白昼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,黑夜是从晚上6点到早上6点。早上6点可以表示为 (6-6)/12, 白天的0/12. 这样划分的结果是以地平线作为昼夜分割线,与AM,PM将中午12点作为一天的分割线的标准相冲突。不仅需要做6-6的转换,还需要做AM, PM转换。
其次24小时制, 24小时保证了一天的连贯性,不论是5/24还是15/24,都在同一个尺度下比较。
综上,暂时选择24小时制。
认识具体时间的算法
在宏观层面的八分图与微观层面的分数表示的基础上,如何解析一个具体的时间呢? 比如一个比较古怪的14:39这个时间如何理解?
第一步, 先看Hour(14), 从粗略上感知, 14点是午后,这是从电脑或者手表等仪器上的数字读取的。 但是,午后这个时间概念,不需要借助仪器,可以从身体的疲惫状态,从窗外光线的强度,甚至从个人的生物钟便可以感知到(大体会有感觉一天过去了多久)。单单依靠感觉或许不能准确估量到小时这个单位,但是估摸到是午后,傍晚,夕阳西下还是旭日东升? 是黎明还是黄昏? 在3个小时的误差允许的范围内,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或许,长时间的训练还能提高个体的感受力,做仪器和工具的主人而非奴隶;
第二步, 所以第一步工作并非读14这个数字,而是调用直觉,调用人的动物本能去感受一下当前的时间,大概估算出是八分图的哪一个阶段。比如吃完午饭似乎有一段时间了,但是工作起来没精神,大概这个就是午后综合征。拿到"午后"这个概念之后,继续分析"午后"是什么意思?潜意识里如何理解"午后"呢。午后是白昼的一半时间已经过去了,现在处在白昼3/4的位置上,用八分图表示则是3/8的位置。模糊概念上"午后"等于准确测量的"3/8"。但是只需要停留在"午后"这个概念即可,不必显性的将3/8读出来,那是潜意识的工作
第三步,通过前两部得到"午后"这个时间段,并且通过调用感受力去判断出这个时间段的过程,潜意识里或许有了如3/8这样的数字。午后就是3/8,但午后这个文字描述更加亲切,不需要消耗脑力。
现在开始看表,一看是14:39,
14这个数字很亲切,因为与直觉感受到"午后"是相一致的。调用大脑的系统二读14点这个数字是=14/24=,
这个进度挺可怕,刚吃完午饭,一天的24小时里的14个小时已经没了,
着实使人沮丧。好消息是要从14里减去6, (14-6)/ 24 = 8/24
,
减法算的太开心了。如此与模糊概念上的"午后"便对应起来。
在粗颗粒度下,当前处在大约一天中3/8的位置,而理性的细颗粒度下则是在=8/24=这个准确的位置上(一天还只过去了三分之一,还拥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筹码在手上)e。
第四步, 读minutes, 39表示为39/60, 一个小时是最宝贵的资源,所有的工作都在一个一个的一个小时内展开。定性分析一个小时,可以将钟表盘想象成一个没有数字刻度的饼图, 粗略估算下饼图的切口在哪里, 39/60就是一半多一点点。定量分析则以10分钟为一个单位, 将饼图分为六个部分。
第五步, 实际的工作是在一个小时的范围内,读到39/60, 定性分析下,原计划一个小时内完成的工作能否如期交付, 定量分析下按照当前的进度大概需要几个小时?
总结, 前两部(2/5)从感觉上定性分析当前所处的时间段, 第三步和第四步调用理性定量读取时间, 第五步,有效利用最有价值的资源每一个一个小时。
估算时间段
分数有定性和定量, 串通理性与感性,宏观与微观的神奇作用。 具体的例子,比如有好看的综艺节目大概一个小时,用分数定性看一眼=1/24=,一天的二十四之一; 刷个手机半个小时 30/60,一个小时的一半没了,而一个小时是一天的二十四分之一。
分数的方法可以帮助explicitly珍惜时间。
总结
粗颗粒度下应用八分图辅助直觉粗略的感知一天内的时间,应用饼图粗略感知一个小时内的时间; 细颗粒度下应用分数15/24, 41/60,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。 挥霍时间前,先用24这个数字定性审视感受一下。
17:31这个时间, 1) 傍晚,傍晚这个词太好了,傍->依傍,approach, 向晚。 2) 粗略感受下在八分图中的位置, 17点是个特殊的数字,距离之前定义的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的18:00很近。 3) (17-6)/24 = 11/24, 马上就12/24,一天的一半即将结束。 4) 31/60 同时也从饼图上感受下这一个小时的流逝 5) 根据31/60定性和定量分析当前的工作。
综上,再来看具体的一天, 三个变量最重要,
周几, 周三(3/7 )
小时 (小时是一天的进度条) 3)分钟 (分钟是小时的进度条)